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

陽明山地理介紹

設立沿革

陽明山地區日據時期即為「大屯國立公園」預定地,範圍包括七星山、大屯山區及觀音山等地。民國52年交通部觀光事業小組曾委託台灣省公共工程局,將陽明山公園及鄰近七星山、大屯山、金山、野柳與富貴角等北部濱海地區,合併規劃為「陽明國家公園」,面積約28,400公頃。民國70年經何應欽之提議,於74年正式公告實施陽明山國家公園計劃,同年9月16日及翌年3月13日先後成立國家公園管理處及警察隊。

名稱由來

陽明山原名「草山」,其時泛指大屯山、七星山、紗帽山所圍繞的山谷地區。清光緒20年,「草山莊」隸屬淡水廳芝蘭堡,日據時期屬台北縣、台北市。台灣光復後,於民國38年成立「草山管理局」,民國39年,為紀念明代哲學大家王陽明,改名「陽明山管理局」。民國57年台北市升格為院轄市時,本區部份劃入台北市北投區,「陽明山」一名仍沿用至今。

地理位置

陽明山國家公園位處台北盆地北緣,東起磺嘴山、五指山東側,西至向天山、面天山西麓,北迄竹子山、土地公嶺,南迨紗帽山南麓,面積約11455公頃。行政區包括台北市士林、北投部份山區,及台北縣淡水、三芝、石門、金山、萬里等鄉鎮之山區;海拔高度自200公尺至1120公尺範圍不等。

地質地形景觀
  
以大屯火山群為主體的陽明山國家公園,是我國除長白山外,另一個主要的火山分佈區,地質多屬安山岩,外型特殊的錐狀或鐘狀火山體、爆裂口、火山口和火口湖,構成獨特的地質地形景觀。 本區噴氣孔與溫泉主要分佈於北投至金山間之「金山斷層」週邊。它們的形成,在於地表水下滲地底,被地下熱源加熱後,再由地殼裂隙冒出地面,形成火山活動的特殊景觀。區內的大油坑、小油坑、馬槽、大磺嘴等地,都可見到強烈的噴氣孔活動;而分佈於園區內的多處溫泉區,更早已遠近馳名。園區內特殊的礦床、岩層、壯觀的瀑布,及呈放射狀向四方奔瀉的溪流,亦成為陽明山國家公園重要的景觀資源。 主題: 七星山步道硫磺噴氣孔 拍攝者: mountain 拍攝地點: 小油坑上方三點磺 拍攝日期: 2006.08.27 主題: 七星山步道旁的安山岩 拍攝者: mountain 拍攝地點: 小油坑上方 拍攝日期: 2006.09.02 主題: 擎天崗霧景 拍攝者: 蘿蔔頭 拍攝地點: 擎天崗 拍攝日期: 2006.06.17

沒有留言: